陈兰通理事长强调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
时间:2007-07-13 00:00:00 作者: 来源:
创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
――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企业联合会
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
中国企业家协会
(2007年6月25日)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的形势下,今天中国企联和全国总工会在这里共同举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高层论坛,深入研讨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企业实践问题,这对于促进企业建立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此论坛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向为筹办这次论坛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三个问题做个发言。
一、创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企业和企业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在党领导下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也存在不少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收入分配及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一些地方、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甚至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企业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企业,必须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要把创建和谐企业提高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创建和谐企业的重中之重。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当前,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还是靠经济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经营状态良好,就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持续扩大就业,社会稳定和谐就有了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甚至破产倒闭,造成职工下岗失业,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战略决策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科学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和企业家要牢固树立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和谐企业最重要的特征是人的和谐。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的利益是企业的大事,企业的发展兴旺和充满活力,最根本的要靠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和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是企业经营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创建和谐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企业和企业家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关心爱护职工群众,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劳动法》和《工会法》,明确“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牢牢树立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不动摇,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注意不断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加强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要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改善职工生活,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建立起互利共赢的新型劳动关系。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培育创新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创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创新战略的整体要求,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当代企业家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当今世界,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竞争胜败的核心因素。国家实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不同国家之间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较量。近百年来,世界产业发展历史表明,真正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因此,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切实把培养人才、人尽其才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动力源”,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优秀的企业文化维系企业和谐。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它既是企业战略与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创建和谐企业,必须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一些持续发展、经久不衰的企业分析,尽管他们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总是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但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文化内涵,实施和谐管理。同时要培育能够发挥每个职工聪明才智的创新文化,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五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企业公民”。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尤其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广泛。商业道德、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和谐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强化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应当担负的责任。正如中国企联陈锦华会长指出的,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重视社会责任工作。企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过去企业成功的主要指标是利润,今天企业成功的标准不仅要看企业盈利情况,还要看企业承担多少社会责任。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社会的需要,造福社会,回报社会。我国企业素有“为商之道首先在于为人”、“重义轻利”、“生财有道”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高尚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企业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要在尊重人权、劳工标准、保护劳动者权益、环境保护、诚信商誉、提高就业水平、扶助困难群体、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和带动周边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等方面,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努力做合格的“企业公民”。就是说,企业公民要善待整个社会。当然社会也要善待企业公民。这才是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道。
二、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我们企业来说,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扎扎实实做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工作。这是因为企业和谐最核心的关系是劳动关系。
1、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的步子大,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是稳定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会带来就业内容和形式的较大变化,也给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尤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外企业在共同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劳动力的跨国界、跨地区流动,劳动关系的调整手段、管理方式和劳动标准体系的应用都要相应地调整。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繁重。因此,依法建立规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系到职工队伍的稳定、企业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2、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在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旧问题和新矛盾并存、交织,一些地方劳动关系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劳动纠纷、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比如,有的企业在改制改组过程中忽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不与职工商量,存在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有的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拖欠工资、随意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有的企业不重视职工劳动安全卫生,重大伤亡事故不断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导致劳动关系矛盾激化,甚至发生群体事件,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和国际惯例,是企业和职工自主协商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重要制度和有效机制,也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各级劳动部门、工会和企联把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重点,三方密切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从认识到实践还存在不少问题。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差距,没有形成合同化管理的意识;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不完备,合同管理中续签、变更、解除、终止等内容不够规范;在集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中,程序化的条款较多,内容比较空泛,结合企业实际的内容较少等等,致使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立企业与职工个人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行为,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增进双方合作,共谋企业发展。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就是要建立起调整劳动关系和利益协调的机制。企业(用人单位)要依法经营,切实履行合同条款,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职工个人要依照合同条款,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发生劳动争议也应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合理解决。前年全国人大修订通过、并于去年1月开始实施的《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从源头上和法律法规上规范劳动关系,去年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制定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从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其中,2006年力争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2007年力争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要努力做到劳动合同制度得到较好履行,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不论是经营状况好的企业,还是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都要通过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来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3、要在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中进一步加强三方机制建设
由政府部门、工会和企业(雇主)组织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国际上经过100多年实践,形成的处理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和通行做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由于劳动关系的改善,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这个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三方机制是否健全、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将直接影响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效。劳动部门、工会和企联三方密切配合,努力推进,是实现三年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各级三方机制要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对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广泛开展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抓紧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企业中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三、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自去年七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三方联合下发《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通知》以后,各级党政领导、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和广大企业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创建活动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三方协作、各方配合、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创建活动工作局面。在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开展集体协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对这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明确指示“希望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运用三方机制这个平台,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进一步做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活动,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国各地开展创建活动一年多来,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创建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扩大了三方机制的影响力。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各地三方普遍高度重视。很多省、市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对创建活动积极进行报道,广泛宣传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和企业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辽宁日报》多次报道了辽宁省三方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北京市三方向全市几十万个企业发出《开展创建活动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联合向全市各类企业发出“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倡议,起到很好的典型和示范作用。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开展了以促进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的创建活动。一些地方创建活动覆盖企业达到50%以上。山东、河北、浙江、四川、内蒙古、福建、陕西等省(区)先后由省委、省政府发文在全省开展创建活动。
二是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各地在创建活动中,都把推动企业建立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中心工作。多数参加创建活动的企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不少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及履行率已经达到100%。有的企业开始建立比较完善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辽宁、陕西、湖南等省已制定了“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许多企业从实践中认识到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对构建和谐企业、增强企业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企业已把定期工资集体协商逐步纳入集体合同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促进了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的完善。在创建活动中,各地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和处理工作,通过建立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劳动争议预警机制,使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方通过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工作预案和解决程序,并相应设立突发性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近年来开发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山西临汾开发区企联认真组织企业经营者学习贯彻《劳动法》、《工会法》和《公司法》,增强他们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的意识。同时还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虽然开发区企业数量近两年快速增加,但是劳动争议案件却明显下降。
四是提高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和谐企业离不开诚信。通过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创建和谐企业、创新型企业、节约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必须依法诚信经营,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注重环境保护,热心公益事业,建立起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如中远集团是第一个参与实施全球契约、建立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并经过认证的中国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也在今年年初率先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中远集团和国家电网的报告,彰显了国有大型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理念,展示了遵循高尚商业道德、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的企业价值追求。许多企业把诚信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开始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万向集团的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直接由集团董事局办公室与党委办公室负责、管理和协调。宝钢集团建立了诚信体系建设委员会,通过制定诚信体系建设纲要、员工诚信守则以及诚信教育、诚信评价等一系列诚信管理制度,推动全公司的诚信建设工作。最近,宝钢被世界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为“A”级,这是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最高长期信用等级。
一年来,全国各地三方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显现。中国企联作为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企业组织(雇主)一方的代表,要按照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协同劳动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动员全国系统各级企联组织,动员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积极引导企业把创建活动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创建活动开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努力推动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向和谐稳定方向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的企业、企业家和广大职工奉献聪明才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更需要我们的企业、企业家和广大职工同全国人民一道努力奋斗。让我们同心协力、开拓创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