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烈
一、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传世巨著。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二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依据各自对此书的见解与感悟,著书立说,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述作之多,足以“汗牛充栋”。
这部总共只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从天、地、人三者的整体关系着眼,言简意骇地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际关系的观点,内容博大精深,已为千年历史所验证,这正是它在时间、空间上历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
在这部共分八十一个章节的书中,有很多地方谈到“有”与“无”的关系,“有为”与“无为”正是此书的一大重点与特色。
在初次接触到“无为”这一词时,人们有时会肤浅地理解为“无所作为”,似乎是什么也不干。但老子所反复强调的“无为”却寓意深长,如“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矣”(第三章),意思是说,只要真正做到“无为”,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就没有什么治不了的。
由此可见,在老子看来,“无为而治”正是治理的根本,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对企业和对任何群体来说,主要领导人的个人领导风格和作风,往往体现在其经营之道中。这里虽无是非之分,却有高下之别,最终还是要以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来检验。
有些单位的“一把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且只凭自己的“一支笔”去审批才放得下心,成天忙忙碌碌,埋头于具体事务之中,难以摆脱。
也有一些领导则相反,他们抓大事,抓大方向,在急剧变化的市场风浪中,明辨航向,指挥若定,这正体现了“无为”的领导风格。
当然,一把手要能脱身于日常事务之外,其前提是要按分工授权其副手和部下。授权本身就是一种领导艺术。它首先要求一把手对企业业务的全局熟悉,然后具有识才用才的眼力和魄力,做到知人善任,并对授权对象充分信任,做到有职、有权、有责,对他们主要实行必要的协调和监管。这样,主要领导人便可以主动地观察形势,抓住经营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去加以研究和处理。
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做到了“无为”才可以实现“无不为”。
事实上,对任何群体来说,其成员的基本职能大体可分为操作层、执行层和领导层、决策层。对他们的要求各有侧重。前者面对的是具体业务,后者面对的是前进方向、发展战略。因此,前者更应关注做好细节,关注“有为”。而后者的任务则体现在无形的、但是影响全局兴衰成败命运的战略思考上、远见卓识上。这正反映了“无为”的特点与关键作用。
只有有了“无为”的正确引导,才能使“有为”产生积极的实际效果,这正是《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是产生“天下万物”的物质基础,但产生“有”的源头则是“无”。这里所说的“无”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客观存在的、非物质的无形之物。例如,就企业而言,企业在市场和顾客中的形象、产品的品牌、诚信的口碑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正是在具有了这些“无”的条件下,企业才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创造出更多的“有”。
可见,无形资产比有形财富更重要,物质财富是由无形资产推动的。“有生于无”意味着“有”是由“无”所驱动,“有为”是由“无为”驱动的。抓住了“无为”才能驱动形形色色的“有为”。因此,“无为”决非“无所作为”,而正是推动事业不断发展前进而大有作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就对当时西欧的一些大型企业主要领导人CEO有关他们时间和精力如何分配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真正一把手,他们以4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研究企业的经营战略与发展战略;40%时间精力用于和客户、股东、供应商、销售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与内部员工打交道,把剩下的20%时间用来处理企业内渐事务。
由此可以看到,国际上企业界领导人也在实践中遵循着老子提出的只有做到“无为”才能实行“无不为”这一自然法则行事,使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二、
“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哲理、一种领导艺术,不是空想或臆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类活生生的、发人深思的实例。
例如,随海南1988年建省而创建的海南航空公司,由1993年以4架飞机起家,到2008年15年间,机群总数已增至178架,成为我国第四大民用航空公司。
创建海航集团的董事长陈峰同志曾戏称自己“不务正业”。他把自己主要精力倾注于读书育人之中。其实他是以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思考、学习和研究经营管理的规律。他又称自己“退居二线”,把很多工作交由副手去承担。事实上他所说的“不务正业”才是企业主要领导人真正的“正业”,使自己能清醒地“冷眼向洋看世界”,静观国内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化与发展动向,从中捕捉商机,为海航的战略发展明确航向。
对于进入海航的新员工,都由陈峰亲自给他们讲第一课,海航三万八千多名员工无一例外。除了介绍海航的历史发展等以外,陈峰特别强调的是做人的道理。一个人一生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一是做人。而做人比做事更为根本。这样,陈峰就不仅是员工们的最高行政领导,而更成为大家感悟人生的启蒙老师。促使大家首先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一个人的一生该怎样渡过,从中使大家逐步形成共识,形成共同语言和价值观,为海航的团结一致,和谐发展奠定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陈峰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管人,是管人心。要管好人心,首先要靠制度的力量,但更要靠精神的力量、靠文化的力量、靠道德的力量。因此,学习起着关键作用。海航印发了《中国传统文化导读》,要求人人阅读、学习、思考,还要人人背诵《同仁共勉》十条。这样在“以经典为伴,与圣人同行”中,汲取如何更好地做事做人的养料,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
有了这样思想基础,要开展任何工作,因势利导,就会顺利多了。
从海航领导的实践中,让人看到抓住了管理的根本,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我们对“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看到了生动的写照。
第二个例子是江苏省常州市的精益建筑公司。这是一家创建于1993年的民营企业,是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产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等的二级企业。公司领导人蒋南春在刚过“而立”之年便当上了公司的总经理。
精益建筑确立其存在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利润,为员工谋取发展与进步。公司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视。“不求一步登天,但求天天进步”,使“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事不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得以落实生根。总经理蒋南春关注着员工的精神世界,崇尚道德修养,提倡做事先做人。他说:“以人为本,顺道而治”,“共守道德,同谋大业,实现我们的共同心愿”。
为掌握公司的发展全局,蒋南春除对一些关键任务、关键项目的谈判亲自出面外,日常事务都按分工由各部门领导承担,他不去过多干预。这样,他就能主动运筹帷幄、腾出时间进行学习。他鼓励推动员工加强学习,他自己更以身作则,不断如饥似渴地、孜孜不倦地进修。几年来他从清华到北大,参加每月脱产几天的专业学习班,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他参加这些企业领导人高级研修班并不是图虚名,而是扎扎实实从学到的东西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提炼出对自己、对公司发展有用的“画龙点睛”之笔的思想、理念,并与员工共学。
精益建筑的办公室位于高楼,每天下班与午休时,都需电梯上下,人多梯少,等待时间难免,他就在电梯间的多面墙上,贴满了他自己用毛笔书写的、他从研修班中学来和提炼出来的很多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大家在等候电梯时就会看到、学到这些警句、格言,于是电梯间成了无声的教室,员工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三、
以上两例,虽然所属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也不同,但他们的一把手在领导风格上都有颇多相似之处:即都不束缚于日常具体事务,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抓企业的前进动力与发展方向,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
这正是《道德经》所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道德经》多处用到“圣人”一词,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卓越的领导人”。)
“处无为之事”,他们处理的“无为”之事,总体来说,是指在日常事务性工作(“有为”)之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凝聚人心,不断提高与完善反映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今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思想和精神基础。
为此,他们都突出学习的重要性。“无为而治”的企业主要领导人自身都是勤于学习、勇于思考的学习模范。尤其在处于当前内外环境加速发展变化的形势下,不学习就无法掌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就很快会被淘汰出局。
更重要的是,不但主要领导人自己要勤奋好学,还应带动全体员工把学习形成风气。因此更要有诲人不倦的长者之心。陈峰把“读书育人”作为董事长自己的首要责任,向新职工亲自讲授第一课,就体现了他对学习的重视,对员工的关爱。
在全球化形势下,作为企业的舵手需要立足当地,放眼世界,学习和吸收国际上一切能“为我所用”的科技成果与经营管理经验,并使之本土化,以体现我们管理的时代性。同时要从我国所独有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中吸取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哲理、论述、格言、警句,为管理的现代化服务,做到古为今用,以体现我们管理的民族性。
海航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西合璧的企业文化。称之为软实力的海航文化,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兼有西方现代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我们往往把企业比作一条航船,全体员工在同一艘船上,同舟共济,主要领导人是船长,全船的命运和他的指挥息息相关,全体员工在船上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每个细节都不能疏忽,这是“有为”,而船长最大的责任是把握航向,“无为”实际上正是船上的“罗盘”,掌握好罗盘,瞄准航向,才能顺利驶向目的地,要是主要领导人、船长,舍弃“无为”而只和其员工一样着眼于具体细节上的“有为”,则企业危矣!
该段另一句话说:“行不言之教”也是意味深长的。教育员工不能光靠挂在嘴上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自身行动的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过去早就有人讲过:领导迈什么步,群众走什么路。领导以身作则比什么都更有说服力。领导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起着示范作用。
陈峰的好学不倦还体现在他每天写学习心得上,他拿毛笔写,不少于400字,每天写,1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既反映了陈峰的毅力与意志,也对鼓励员工学习起着榜样作用。
蒋南春的好学在企业领导人中也是值得称道的。他在清华、北大坚持长期不脱产学习,尤其贵在学习后的思考。他能对所学加以博采众长,融合提炼,为其所用,并与员工同享。他把电梯间墙上贴满所学到的格言、警句,充分体现了“行不言之教”的精神实质,这件十分平凡的小事给人以耐人寻味的启迪。
但愿我们广大企业的主要领导们、CEO们,在当前更为严峻的国内外市场搏击中,能把更多注意力转向更高层次的“无为而治”,以提高领导水平与领导艺术,同时也提升企业的文化功底和竞争实力。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