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企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河南省企业家协会
单位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0号海联大厦28楼
邮政编码:450003
电 话:
0371-65978198 65953804
传 真:
0371-65978198 65953804
电子邮件:
hnsqylhh@163.com

大力创建和谐企业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时间:2016-11-10 21:47:06 作者: 来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的三个方面主要工作之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符合党心民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这项重大决定,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到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增长,而且肩负着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把握机遇,根据市场、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使企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积极力量,成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财富的源泉。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企业和企业家肩负的历史使命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各个层面的各种问题。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是要在解决这些方方面面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一些焦点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些焦点问题主要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多样化利益诉求问题,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国将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这必将为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伟大系统工程。完成这项伟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大胆创新、奋力拼搏、脚踏实地,从本地区、本单位、本企业做起,使从属于伟大系统的子系统成为和谐地区、和谐单位、和谐企业。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庭中,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承担着物质财富创造和提供有效义务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单元,承担着解决劳动者就业、为员工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获取收入的机会等责任,企业内部的和谐、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肩负起伟大历史使命,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二、努力创建和谐企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创建和谐企业。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本企业的特点出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主体,走科技兴企、发展循环经济、实行绿色经营管理、新型工业化之路。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既追求自身的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的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要在企业生命体周期运行中,不停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促进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并且及时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1.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家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大胆地破旧立新,以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面貌,确立和谐观念,并用和谐观念统领企业发展。
    一是要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员工这两对决定企业本质和生命的基本矛盾,以及生产与管理中的销供产、人财物、局部与整体等重大关系,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大力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取得双赢或多赢的新观念。实行道德经营,坚持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以诚信为本,坚持实事求是、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和互相支持,实现企业与用户、产品与市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取得双赢或多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三是要破除嫉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通过构建与正确运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新机制,使大家明白企业应该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企业家等高管人员不能追求个人财富无限化;个人积累的财富越多,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该越大;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的同时,应该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提倡带头致富,更要提倡共同致富,促进利益的“共享”。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各基本环节与基本要素之间的和谐,创建平等友爱、互帮互学、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融洽相处的氛围,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企业的凝聚力,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形成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强大推动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有限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企业真正成为全员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从而,在促进人与人和谐、人与企业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等层次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2.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运营透明度和社会信任度
    在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是依法成立、合法经营、顾客支持中生存发展的实体,要对股东、员工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履行应有的义务与责任。股东的投资利益要得到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相应收入需得到满足、消费者的权益要得到确保。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透明度不高,有可能导致或者损害股东利益(如经营者贪污腐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等)、或者损害员工利益(如拖欠或克扣工资、工作环境恶劣等)、或者损害消费者利益(制假贩假、虚假广告等)的行为。股东利益受损有可能导致股市震荡或股民群愤,员工利益受损有可能导致股东及经营者与员工的矛盾和冲突,消费者利益受损有可能引发社会民愤。这些都直接损害不同立场各方的信赖关系、和谐气氛和友好合作。为此,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使各方的利益基于有效制度得到确保,在透明运行中得到各方的监督,以便提高社会信任度和社会形象,为各方的和谐协作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健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权力制衡机制,理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关系。
    二是要解决好公司内部上下、左右的组织关系,建立横向联系、垂直指挥系统。
    三是要处理好公司总部集权与内部各单位分权之间的关系。要建立合理的公司组织结构,做到大权独揽,小权分散,集权与放权有机结合。
    四是要处理好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与其子公司的组织关系。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法人与法人之间的关系,既要处理好母子公司体制的投资关系,又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业务关系。
    3.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功
要构建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谐的根本保证。作为不同的主体,劳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一般说来,劳资关系中劳动者大都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同企业抗衡。因而,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中更多地强调企业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要特别对企业和企业家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要大力推进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依法全面建立新型的用工制度。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为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契约化创造条件,使我国企业的劳动用工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向规范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目标。
    二是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企业应当以现行的劳动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组成的“三方机制”为依托,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
    三是完善劳动争议的调节机制。企业要以《劳动法》为依据,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商与对话,及时化解矛盾,建立起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双方的行为,增进双方的合作,以共谋企业的发展,从整体上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四是加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企业应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把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并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改善职工生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企业要以《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从企业的实际条件出发,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逐步完善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并使工资支付的有关规定在企业得到较好落实。
    六是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依靠员工办企业。要从传统的重物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这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则。为此必须全面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树立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发展生产、技术进步和保持稳定方面的主人翁作用,使民主管理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同时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民主对话等多种形式,维护好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
    4.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先导,大力实施和谐管理
   “和谐”既是一种伦理道德,也是一项管理准则。这就要求企业以“和谐管理”为指导思想,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不但是企业实现与外部环境和谐的重要途径和标志,也是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保障。
    企业内部各种冲突的根源,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建立在统一的价值观上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的整合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实质上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将企业文化作为灵魂来指导企业发展,通过文化建设建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语言平台和标准,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进而形成统一的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为和谐企业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对企业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是企业家群体的文化,而不是员工自发生成的文化。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致力于创造有文化、有内涵的企业,切实对本企业的文化建设负责,实施和谐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当前一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活动,不断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使全体员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二要在企业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同时,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新风尚。三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人人诚实、个个守信、平等友爱、互帮互学、助人为乐、融洽相处的氛围,真正地将自己的理想、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宗旨、目标、信念等融为一体,使企业真正成为全员和睦相处的大家庭。进而,使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诚信、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5.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企业的失信和欺诈言行严重败坏了商业风气,危害社会,损害公众利益,也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使得市场机制难以合理运作。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就越发感到诚信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企业诚信建设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为了推动中国企业加强诚信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于2002年7月制定并发布了《企业诚信经营自律守则》,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基本要求,希望企业加强自律,改进经营管理作风,为构建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企业诚信建设,除了依靠国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整顿市场秩序外,也需要企业领导者强化信用观念和道德修养,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不断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一是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信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观念。众多企业的成功实践无不印证了诚信经营的力量,诚信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一个企业,无论是创业之初,还是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只有视诚信为企业生命,将它作为处理企业内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塑造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要从体制和机制入手,强化企业内部有效制衡和约束制度。企业只有通过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建立一套充分健全的内部审计方法体系和审计程序,才能把企业诚信建立在严格的自我约束的基础之上。
    三是在企业外部,企业要注重构筑企业与用户、企业与供销商、企业与竞争对手、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所处周边环境的“和谐生态圈”。既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为用户谋利益,也要变与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为竞合,还要树立良好的资信形象和环保形象,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处处为消费者着想,在企业内外建立起平和、包容、谐调、宽松、愉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共筑产业链的繁荣。
    四是要树立诚信精神,在企业倡导“取诚信,去诈伪”,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坚决反对浮夸,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坚持实事求是,确保各项工作、各项指标、各类数据都诚实可靠,保证对内对外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真实准确,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保证产品广告真实可信,认真兑现承诺,取信于消费者和社会,使企业真正成为诚信的和谐企业。
    6.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和谐的绿色企业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成长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可见,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企业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和企业家要走生态企业之路,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同时,坚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原则,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原则,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各项规章与措施,逐步建立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运行机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绿色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真正建成生态型、景观型的花园式企业。为此,企业和企业家必须确立生态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理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准确地利用自然来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快经济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选择先进的生态的生产形式;采用高新技术和手段,改造老设备、旧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探索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收益的新路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大力推进绿色服务,创建生态企业文化;健全法制和完善标准,搞好协调和示范推广工作,在资源开发和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废弃物产生和处理环节,大力提高开发再生资源、变废为宝的效率;在开发绿色产品的同时,大力推进绿色服务,真正地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将企业创建成和谐的绿色企业,在社会上、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起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为发展国家的循环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7.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创建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和为公益事业多做实事,满怀真诚,奉献爱心,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经营最终的目的是盈利,但如果忽视了社会责任就不算成功的企业。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产品,社会才会给予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自身才是最终的受益者。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仅应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更应关注企业的长期获取利润的能力,而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加剧的历史转型期。这一时期,要求我们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中作出更多贡献,以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
    一要确立公益是普遍的互助的价值观念。要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认清以下变化,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将从一个熟人社会向一个公民社会转变。认清这种变化后,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努力实现这种转变,使企业的每个员工真正树立起“这个社会是我的,我有责任把它变得更好”的主人翁精神。
    二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每个员工明了公益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生活方式。从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公益活动,既没有压力,也不要光环,乐于奉献,传承、光大我国自古以来的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帮老助残的传统美德。
    三要确立公益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公益是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正是满足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稳定发展必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现代公益事业不同于传统的慈善事业,它不是一时的救贫救急,而是从建立制度入手;它也不是一种道德上的施予与恩赐,而是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正因为现代公益事业的“帮助”不是以个人“恩赐”的方式直接地给予他人,而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公益机制间接地送达他人手上,因而,既不会产生人身依附,也不会产生私人恩怨,所产生的是对社会共同体的凝聚与认同。所以,这样的公益制度产生两个最积极的结果:一是可以培育独立的人格,激励个人的奋斗精神;二是在个人心中树立对社会共同体的忠诚,从而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和富有生机。所以,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是通过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来促进基本社会服务的改善,以满足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的迫切需要,进而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全面小康;而且能降低社会发展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福祉。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河南省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0号海联大厦28楼 邮编:450003
电话/传真:0371-65978198 65953804 E-mail:hnsqylh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