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知识管理具有普适性——《知识管理论坛》专访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葛新权教授
采编:杜杏叶、刘远颖、王铮
编者按:
“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http://km.bistu.edu.cn/)成立于2006年,是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建立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基地以“推进中国知识管理理论创新与应用”为建设宗旨,积极把握世界前沿知识管理理论与先进实践,持续推进中国知识管理创新。本期“专家访谈”栏目中,我们有幸采访了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葛新权教授。
葛教授从20世纪末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知识管理,提出了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平等管理思想、科技进步对就业贡献率方法、泡沫经济模型、时滞生产函数模型族以及回归模型技术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葛教授现担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兼任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是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曾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
本次采访我们主要围绕知识管理基地的建设情况、知识管理与大数据的关系、对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建议等相关议题展开,葛教授从经济学这一独特视角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具有普适性的知识管理,令人耳目一新。
采访者:《知识管理论坛》(以下简称KMF)编辑部杜杏叶、刘远颖;文字整理:王铮
受访者: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葛新权教授
采访时间:2016年10月24日
采访地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关于北京市知识管理基地的缘起、建设和发展
KMF:葛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知道您从20世纪末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知识管理,也发表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您也是北京市知识管理基地的首席专家。我们对于这个专门以知识管理的命名的平台非常感兴趣,因为全国其他地方很少见,您能否首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知识管理基地的情况?
葛新权: 这个平台的诞生要追溯到20世纪末,知识经济已经初见端倪,我们当时跟著名的经济学家李京文先生、张守一先生这两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一起研究知识经济。我们知道,从知识经济角度讲,知识是第一要素,就像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一样重要。进而我们意识到知识管理很重要。我们知识管理基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筹建,并于2006年成功入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当时学界有一些专家学者并不认可知识管理这个名字,但是事实证明,我们之后10年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个平台。相较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比较偏文史哲,我们基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结合得比较好,这一点对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与管理这个复杂系统问题非常重要,它需要跨学科研究,正是这一点我们团队在200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KMF:目前我们的知识管理基地主要在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呢?
葛新权:目前我们的研究团队有30多人。起初我们主要研究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应用。之后依托于知识管理基地这个平台,我们又延伸了几个方向:
首先,我们知道在经济学领域,当“理性人”的假定被打破之后,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就备受关注。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任何问题都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现象,因此我们将博弈实验引入到我们的基地里面,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建立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经济与管理问题中的人的心理行为。
其次,依托于基地和2008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在2010年后又发展了循环经济的方向,主要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利用、有毒有害污染减少、产业绿色发展预测预警等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问题,并且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进而我们利用学校大数据学科优势又成立了面向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点实验室,现在已经是我们学校的重点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知识管理基地目前有知识管理、博弈实验、循环经济三大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