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企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河南省企业家协会
单位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0号海联大厦28楼
邮政编码:450003
电 话:
0371-65978198 65953804
传 真:
0371-65978198 65953804
电子邮件:
hnsqylhh@163.com

潘承烈: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

时间:2009-12-23 17:59:00 作者: 来源:

    在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主要是凭各自的实力。人们对实力的理解,往往多着眼于物力、财力,以至武力的强弱。这些有形的、物质的实力,其实都属于硬实力的范畴。一个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在人民心目中的吸引力和形象,却更取决于其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对世界和平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等。这些无形的、非物质的实力则称为软实力。
由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构成一国的综合国力,是以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文化实力为基础的,三者缺一不可。它们都来源于教育的力量。
现在软实力这一概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反映了当前时代的变化。
    这里且先从一本书说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2004年写了一本名为《软实力》(Soft Power)的新著,书的副标题是“世界政坛的制胜之道”。作者认为,所谓“实力”是指能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以达到你所需要的结果。软实力体现为通过吸引力与别国友好相处,进行经济援助、文化交流、宣传引导等来实现。它不同于以武力或金融财政的施压为手段的硬实力。靠影响力取胜的办法将更有利于公众舆论的认同。
    这里,约瑟夫•奈所说的软实力主要是指国家一级的软实力,现在大家讨论的也主要集中在国家软实力上。但如仔细分析,凡是存在竞争,就都有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较量。这对企业、对个人而言也都一样。尤其对企业来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软实力建设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将国家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和个人软实力分别加以剖析探讨。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的提出和热议深刻反映了当代的时代背景。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往靠硬实力想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的做法已行不通了。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甚至要想在国际上起一定的主导作用,再用对别人施压的硬实力办法已难以为继了。因此,软实力便应运而生。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正反映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上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内事务,要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与文化素养,要培育立足当地、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要倡导在活跃思路前提下不断创新的氛围。要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真正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这一切都以搞好本国的经济建设为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就谈不上对世界产生影响的软实力。
    “软实力”虽属流行尚不久的新词,但软实力对国家兴盛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中却早就不乏生动案例。
    在古籍《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齐威王有一位叫邹忌的齐相,他根据自己家人和来客为了讨好他而不讲真话,有感而去进谏威王,对威王说,您作为国君,大权在握,宫内外、海内外有求于您的人众多,使您听不到实话,所以看来,您的毛病和错误一定很多。威王接受了他的忠告,下令:从官员到百姓,谁能向他当面提出批评的,“受上赏”;能提出书面批评的,“受中赏”;能在朝野议论使他听到的“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过了几个月,来的人断断续续少了。过了一年,虽想再提已没什么可说的了。齐国的敌国燕、赵、韩、魏听到后便都去向齐国朝拜。这就是所谓“战胜于朝庭”。
    齐国未发一兵一卒,他国却只慑于齐国治国内政的威力而使之臣服,“战胜于朝庭”,这正是今天所说的软实力的威慑力量。
    齐威王作为一国之君,能采纳忠言,并立即身体力行,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齐国以软实力取胜的实力基础。
    可惜那位写《软实力》一书的美国作家,大概没有读过多少中国这类历史故事,使书中错失了这则画龙点睛之笔!
    《孙子兵法》也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孙武认为,打仗最好的打法是不出兵而能使敌人降服。既要“不战”,又要去“屈人之兵”,这看来似乎很矛盾。要从硬实力的角度看是做不到的,但却正是通过软实力就能实现。上述齐国的“战胜于朝庭”就是对孙子这一军事理论的鲜明注释。
    《庄子•天下篇》也提到“内圣外王之道”,意即对外要能称“王”,必先在内部达到“圣”的境界。这正是内部形成了强大的软实力,才能对外有所作为。齐国的“战胜于朝庭”再一次验证了我国又一伟大哲人庄子的理论。
    以上事例说明,当今世界大家都在热议的软实力话题,在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早就有丰富而精辟的实践与理论。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对国际上新趋势、新学说的认真学习研究而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只是提醒我们要重视和珍惜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并不什么都落于人后,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因此也不应妄自菲薄。我们对软实力作用的理解就比国外早了二千多年,难道这不正是鼓舞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吗?

企业软实力

    国家的实力是以作为国家经济细胞的广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为基础的。没有强大的企业实力,一个国家就不会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们需要十分重视企业实力的培育和建设。
    和国家级实力一样,企业实力也有软硬之分。企业的硬实力,往往是指其物质方面的家底,如其资金是否雄厚,各种设施是否齐全,是否先进,也包括其体制与流程是否科学合理等等。这些属于企业的硬实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正是立足于企业的硬实力,没有硬实力或硬实力不足,就谈不上在市场上与人竞争。
    但与硬实力相比,企业的软实力尤为重要。这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与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软实力对内体现为全体员工的士气,对外反映为由其品牌、服务、诚信等所构成的在市场与顾客心目中的声誉与形象。
    企业的软实力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在创业之初就确立的,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所决定的。为什么大部分民营企业“富不过三代”?据统计,为什么我国很多民企的寿命平均只有2.9年?这足以反映软实力对企业寿命的重要性。
    经营企业当然是为了创造财富,为了谋利。但急功近利,只图短期利益的追逐,绝不能形成软实力。一个长命的企业必然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客户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回过来也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我们很多老字号,很多百年老店、百年老厂,已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始终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商业道德。正是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使这些老字号显示了企业软实力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兴起,有些乡镇企业在自己经营成功之后,不忘当地父老乡亲,在那里为孩子们办学,让村里孩子都有书可读;为老人们按月发放老年补贴,深得当地村民拥护。当时还没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但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凭着他们纯朴的乡情亲情,要让企业造福一方。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这就是软实力的体现。它所产生的社会吸引力与社会影响,以及在周围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任何别的办法所无法替代的。浙江慈溪的金轮集团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如果说,硬实力主要着眼于物,那么软实力则更多依靠的是人。企业软实力蕴藏在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与聪明才智之中。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技术与高新科技,但只有有了能驾驭先进技术与高新科技的员工,这些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思想文化修养,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是建设企业软实力的基础。
    现在我们一方面冗员过多,就业压力很大,同时又是合适人才短缺。实际上,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也没有无用之才。只有摆错了地方的物品,安排错了位置的人才。这就是老子所说:“是以圣人(卓越的领导者)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因此对人才能否做到识才、用才、惜才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关键所在。这就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眼力、气质、胸怀与胆略。建设企业软实力,归根到底也是企业领导起着决定作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有了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有了“仙”,有了“龙”,一个小的企业、弱的企业,就会逐步发展壮大。反之,即使原有的物质基础雄厚,但经营不善也会日见衰落。
    企业要有竞争力,要有软实力,必须使其领导与全体员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整体,以便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这是孙武说的:“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为了实现“上下同欲”,首先就要求领导走向群众,贴近群众。这就要求领导者平易近人,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采集他们的智慧,实现博采众长以改进工作。这也是近些年国际倡导的“到处走走的管理”(MBWA)。这将有利于避免偏听偏信,甚至被报喜不报忧的假象所误导。只有听得进不同意见,允许发表逆耳的忠言,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改革创新才能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这就为企业的软实力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
    这里需要讨论一下企业的软实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已受到普遍重视并收到实效。现在又提出企业软实力,是否属于换个名称的同一事物?其实并不尽然。企业文化是在新形势下,以更灵活丰富的形式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我党长期以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语言,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自觉奋斗。企业文化的体现是“润物细无声”,在经营活动、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企业的软实力既包括企业文化很多内容和方法,又比企业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如果说,企业文化的重点在教育,那么企业软实力更侧重在执行。软实力不但要“教”更要“做”。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实现其战略目标,对布置的任务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加强管理监督,需要借助行政的力量,这是企业文化做不到,而是建设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加强和提高软实力建设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立足之本。
    这里从企业也顺便提一下关于社团组织的软实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的行业协会与市场中介组织,这些年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十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和企业一样,这些民间社团组织也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实际上,这些民间组织大家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训班,召开各种各样的集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评比活动等等,其中很多活动基本上是重复的。当你在做,别人同样也都在做同类活动的情况下,你要能胜人一筹,就需要在“人无我有”的竞争规则下在软实力上下功夫。有的协会把努力目标定为:在国内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在国际上着力提高其知名度。这里所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是软实力的体现,是加强软实力的有力举措。
    民间社团的优势在于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可以更直接、更及时地了解企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之所想所需。协会软实力应体现在为企业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思路与方法,为政府提供源于实际的政策性建议,并且能在社会上、在企业界、舆论界常能听到这个社团组织具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声音,这就显示出这个民间组织软实力的过人之处。

个人软实力

    和国家实力与企业实力一样,个人实力也有软硬之分,个人硬实力是指在其任职期间,由其所处岗位赋予的权力。如按行政级别任命的这个“长”、那个“长”,或经推选产生的各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理事长等等。个人可以在他所在的具体岗位上,行使这个岗位所规定的权力,以贯彻实施他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当他任期届满或调动,或改选,在他离开那一个岗位后,由该岗位给予他的职责便结束了,硬实力也随即终止、消失。
    但个人软实力则主要体现于其本人立身处世的思想文化素养之中,其才干与业务能力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之中。
    如果说,个人硬实力主要取决于上级或组织的任命,那么软实力则更由一个人自己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与人生目标所决定。
    行政的力量可以授予或终止给予某个人的硬实力,却无法扶植或消除一个人在人群中影响力、声望和口碑的软实力。
    个人软实力的基础是其修养。说到底,就是一个人该怎样活着,这一生要怎样度过。为了不使此生虚度,人人都想该做点什么,为世人留下点什么。为此掌握了硬实力,总想用它来做出成果,做出政绩。这正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
    工作做出成绩要靠自己负责团队的共同努力,因此只借助硬实力用行政命令向部下施压,只能是压而不服,适得其反。领导需和群众打成一片,用自己的领导才干,行为风范来凝聚人心。正是以软实力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和衷共济,不辱使命。
    由此可见,硬实力是要以软实力作为支撑的。如果只着眼于硬实力赋予自己的权力,而不把这种权力转化为能深入人心的,让人心悦诚服的自觉行动,产生吸引力与影响力的软实力,那就谈不上做出“政绩”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能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由硬实力所赋予的权力。有的凭自己手中职权便自视比部下高人一等,可以随便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听不进,甚至听不得不同意见,更谈不上接受逆耳忠言。这种没有软实力支撑的硬实力能维持多久也就不言而喻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人是明白人。简明扼要的这八个字对我们使用好硬实力,培育好软实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现在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能人也到处都有。作为一级领导,将如何看待和处理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部下,是对自己软硬实力的考验。有人认为这对自己是一种挑战,甚至是“威胁”,于是千方百计设置障碍,使之不能让自己与之“相形见绌”,认为这是保持自己作为领导者威望的最好手段,因此只能容忍都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这样氛围中的单位如何能有生气?硬实力用到这种地方,把高于自己的人一概拒之门外的作风,只能让“武大郎”们叫好!
    有软实力功底的领导,把一些比自己高明的部下看作是提供本单位发展的巨大财富,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能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因为他们懂得,在生产第一线作出业绩的“将才”们,正是在你这位“帅才”的领导下才使他们有所作为的。
    个人以自己的修养和功底所炼成的软实力,就像一个发光体,发光体靠自身发光,所以不怕被别的东西掩盖。日食、月食的短暂现象也终究遮不掉日月的光辉。因此如果自己在执行硬实力过程中,不断自觉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修养,才能使自己软实力得以逐步充实和巩固。
    硬实力是随岗位变化而起止,但软实力却不受外力影响,甚至在越是困难的条件下,越能显出软实力的光芒。历史许多事例给今人仍有深刻教益。
    我国历史上不少人物,在受到严重打击和迫害下没有倒下而是忍辱负重,依然留给后人他们丰富的精神财富与智慧。太史公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司马迁自称:“诟莫大于宫刑”),完成了辉煌巨著《史记》。他又列举了一系列历史名人的不幸遭遇而创下的不朽名作:“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伸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矢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报任安书》)。这些名家的传世之作,都是他们受到严重打击和迫害下倾吐的心声。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们自身的浩然之气,不为威武所屈;同时也说明他们对华夏历史文化知识造诣之深厚。这说明软实力决非外力所能左右,也非时间所能掩埋的最好历史明证。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发展;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需要大力推动企业软实力的建设;
    为了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需要积极提高个人软实力的素养与能力。


(2009年9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河南省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20号海联大厦28楼 邮编:450003
电话/传真:0371-65978198 65953804 E-mail:hnsqylhh@163.com